教师节--李玉坤回忆母校念师恩

  李坤        2021-09-10        540

  ---------- 这是2018年的一篇文章,谨以此祝我的老师们节日愉快,工作顺利!

  

  

又是一年春来到,杏坛广场旁各式各样的花儿又开了,真好。鸟语花香的校园草木葱茏,风华正茂的学子朝气蓬勃,我不禁想起曾经在周口师范学院读书的日子。

 

2003年,我带着录取通知书走进周口师范学院,当时学习的地方还在南校区,也就是现在七一路与大庆路交叉口的地方。南校区占地不大,但布局精致,从进门的实验楼到两侧的图书馆、天井院,再到实验楼后面的林荫小道,都很巧妙。假如从天空的视角望去,这样的画面可能会像一只展翅翱翔的雄鹰,我常常在楼下遥想。

 

 


刚入校,我就担任所在班级的第一任班长。但是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我都没有丢掉文学写作的爱好,把这个习惯从中学带到了大学,仍然坚持写作,坚持投稿。大约是在周师就读的第二年春季,学校党委宣传部在校报、校园网、广播等多个平台发出招聘学生记者的启事。那时我对学生记者的概念很陌生,更不懂新闻,只知道自己会写点所谓的散文和小说。于是,我带着曾经发表过的文学作品毛遂自荐,没想到我成了众多应聘同学中的幸运者,被留了下来,分到文字记者组。

 

实际上,我对大学时光最深刻的记忆,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我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学习新闻写作上,当时学校党委宣传部给每位学生记者发了一本书,名曰《新闻写作现用现查》。这本书是我人生新闻写作道路上的第一本系统化教科书,非常实用,让我学到了很多新闻理论,诸如新闻六要素、倒金字塔结构、复合式导语等等。

 

带我的宣传部老师是马东普,他走起路来步履如飞、脚下生风,工作上非常精干,生活上不拘小节。他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在我的印象里,他并没有老师的架子,为了挑选一个新闻素材,我们常常穿着背心挑灯夜战;为了打磨一篇新闻稿件,我们常常敲击键盘废寝忘食。那时候的我还是个20岁的小伙子,精力充沛,能一连熬三个晚上。当然,在马老师的带领下,我的新闻写作水平也渐渐提高,在校期间我们多次合写的作品获得河南省高校新闻奖一、二、三等奖,为学校赢得了不少荣誉。

 

就这样,我逐渐成长为学校宣传部学生记者中的骨干力量。从采写一个院系的活动,到策划采写人物、事件通讯,再到采写学校时政新闻,跟随参加学校党委书记、校长的公务活动,我在那个过程中成长了许多,这是我至今感恩母校的所在。

 

☝ 2008年穆青逝世五周年,周口师院老领导、原周口师专党委书记马远征和时任周口师院党委宣传部理论科科长马东普,带着当时正在文学院就读的李玉坤去郑州大学参加“新闻名篇与名记者全国学术研讨会”

 

既然学习,难免犯错,但令我感动的是,老师们却很少批评我,总是耐心指出错误,引导我改正。包括时任校党委副书记的李军法老师,也常常给予我肯定和鼓励。尤其是当时担任学校党委宣传部部长许述敏老师,他经常亲自给我修改稿子。他审阅稿子提笔修改时,我就站在他的旁边,每修改一处,他就告诉我为何修改这一处,又告诉我稿子如何把握立意和导向,用词用语的注意事项。

 

而且,许述敏老师在生活上也对我帮助不少。在我的记忆里,他中午一般很少回家,总是在学校附近简单对付一下午饭,就回办公室稍事休息,然后继续下午的工作。因此,他喜欢午饭叫上我,到学校门口的烩面馆,花8元钱买两大碗烩面,我吃得津津有味。有时碰上连续加班,他还会多花10元钱买一份荤菜,大部分都留给我吃。他说:“小伙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多吃点,多吃点。”我当然就毫不客气,撒开肚子就吃,那种时光我至今回想起来,仍然暖意融融、情真意切。

 

如今,许述敏老师已经担任校级领导职务,而马东普老师也转任了学校党委统战部副部长。但我们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老师们也依然关注着我的成长和生活。得知我结婚的消息,两位老师第一时间送去祝福;得知我父亲患病的消息,两位老师又第一时间送去慰问和关怀……

 

忆往昔,最美是师恩;念师恩,最暖是真情。不仅是许述敏、马东普老师,还有侯捷、张鹭、郭长征、彭榕、杨文森、张昱、苏光鸿等一位位令我尊敬的老师,都在大学期间给予我无私的帮助和关心,让我至今难忘,每每念起,总有一丝感恩之情氤氲在心头。

 

时光如梭,岁月如歌,一晃我已经毕业10个年头了。如今的母校周口师院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办学条件还是硬件设施,无论是校园环境还是软件建设,都取得了长足发展。

 

 

精彩周师,温情回忆。衷心祝福我的老师、我的母校,期盼母校像现任党委书记王云彪同志提出的那样,朝着百年周师的目标乘风破浪,奋勇前进!

 

 

打印文章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